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珞珈学子  >>  实践育人  >>  正文

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武汉大学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作者 :     来源:     时间:2018-09-26

通讯员:王园

夏日炎炎,珞珈学子不畏酷暑,满怀期待,走进基层一线,踏遍大江南北,了解世事风情,恪守知行合一,挥洒青春热血。


不忘初心,弦歌不辍传薪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从渣滓洞到白公馆,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向我们诠释了红岩精神的坚毅不屈,”武汉大学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前往重庆,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座谈会等方式,感受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红岩魂。

“通过实践,我深刻了解到革命的艰辛,明白了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红岩精神激励着我们要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队长惠文淑婷感触良多。同时,同学们针对当下红色革命思想的沿袭与发展情况,以在校大学生的视角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议,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今年适逢武汉大学西迁乐山80周年,12支专项队伍前往乐山,重走西迁路,探寻西迁历史,弘扬与传承武大精神和乐山精神,扩大优秀精神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新时代武大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电子信息学院2016级本科生祝静雅认为,我们应当提升民族意识,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以西迁精神、乐山精神为代表的优秀文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助力扶贫,扎根乡村谱华章

精准扶贫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创行黔乡,助力扶贫——武汉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赴贵州省基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实践队来到贵州,他们上山下田,走村入户,实地调研了当地乡镇的基本情况,通过开展青年乡村创客沙龙、乡村社会发展调研等,将青年学子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为当地脱贫攻坚建言献策。

“扶贫先要扶志,脱贫攻坚到了总攻阶段,要走出一条适合贵州的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725日,在六盘水市水城县营盘乡兰花村,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张瑜为当地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以青年视角、青年话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要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人才发展必不可少。武汉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在营盘乡落地,引导更多的同学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带动更多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生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探寻长江,服务战略做贡献

4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加大力度。

水利水电学院“与水共生,伴水同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先后奔赴重庆市和成都市的多个地方,以“河长制”、“水美新村”为切入点,对川渝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模式展开调研。参观学习、开展座谈、专家讲解、下乡走访……同学们了解到了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水利人的担当与责任。

经济与管理学院考察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分工与协作调研项目实践队则前往武汉、长沙、南昌了解当地企业现状,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典型企业做了深入调查,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创新性地以“价值链区位选择”的视角切入产业分工与协作的研究。从一个零部件到一个工厂,从一个城市到整个长江经济带,如何将长江经济带扭成一股绳?这考验着人们的智慧,也引发着我们持续的思考。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锻炼了数据搜索与分析的能力,增进了对自己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起帆远航,寻访丝路拓视野

王沪宁在团的十八大致词中说到:“新时代的青年要主动拓展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展现大国青年的风范、气派、形象。”今年,我校共有7支实践队伍走出国门,去往国外开展社会实践。

健康学院尼泊尔健康调查团队在尼泊尔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健康调查。他们了解当地的社会医疗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走进当地居民的家中了解居民基本健康状况。通过调研,他们感受到了贫困国家在公共卫生、文化教育尤其是妇女教育以及交通设施发展上的欠缺,也再一次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国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所体现的大国责任感。

信息管理学院赴美“开放式创新”调研实践队在美国伯克利进行了六周的实践游学。他们亲身体会美国大学的课堂教学,发现中美教育模式的差异;他们参观了co-working,感受深受美国年轻一代追捧的共享办公文化。他们更加了解了美国大学对学生创业提供的支持和美国大学生对待创业的看法与态度。

实践队员洪颖菲说:“思维的碰撞让我不自觉的去阅读,努力填补知识漏洞。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秉持开放的心态,融通中外,提高自我,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


聚焦国情,探访社情察民生

生逢强国时代、肩负强国使命,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应当始终牢记总书记“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的教导,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

武汉大学“行走中华·寻访名企”实践活动搭建了“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每年暑期组织同学们走进名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我们只有真正认识、适应了企业所在的市场环境,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生存下来,才能创造价值。”实践队员简华说道。

为了解文化服务状况和文化消费水平,获得最真实的实践资料和数据,“文化第一线”项目的200余位调研员冒着酷暑奔赴2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调研。通过调研,同学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人民。


心爱相传,投身公益献真情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年,我校61支志愿服务与公益实践类社会实践队赴贵州、河南、四川、湖北等地开展公益活动。

“给你,我的手”暑期实践队走近了乐山的留守儿童,陪伴小朋友们看电影、画画,教他们剪出武大樱花、吟唱宋词、制作飞机模型,和他们一起“抢板凳”、“萝卜蹲”……这个夏天,实践队员给留守儿童们带去陪伴和关爱,孩子们也给予了志愿者们新的感悟和体会,他们成了彼此眼中最亮丽的风景。队长逄淑鸣说,“一声声稚嫩清亮的声音,一双双明亮纯净的眼睛,我感觉到了无限的信赖与责任。”

基础医学院“暖医之家”实践队员们前往恩施市白果树村,通过健康支教、义诊咨询、入户调研、精准帮扶等形式,助力当地健康扶贫工作。每天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崎岖的山路,挨家走访分散在近10平方公里的村户,往返跋涉40余公里。他们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解健康知识;他们走进大山,为那里的贫困村民提供爱心扶贫金;他们走进村庄,为村民们义诊、提供免费药物。艰苦的环境和基层医疗状况让队员们更加感受到身上担子的沉重。

2018年,在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的大主题下,全校共有493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海内外和祖国各地,近14000人次参与社会实践,用脚步丈量实践的长度,用汗水浇灌收获的果实。他们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国情考察、教育帮扶、科技支农、文化惠民、医疗卫生服务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意志、磨炼才干、不忘初心,在广袤的社会田野中求真知、阔视野、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把实践报告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供图:王园 编辑: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