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珞珈故事  >>  基层芬芳  >>  正文

【践行雷锋精神】书写美丽珞珈

作者 :     来源:     时间:2018-03-10

武汉大学新闻网 原发布时间:2018年3月7日

编者按:今天是3月5日学习雷锋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历久弥新,这种精神把成千上万素不相识的人连接到了一起,他们秉持着同样的信念,奉献他人,燃烧自己,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而美好。


2014年3月5日开始,学校正式启动“点赞身边好人、讲述珞珈故事”活动,通过全媒体手段,传递身边的“微感动”,记录那些具有雷锋精神的普通人。他们以各种感人至深的举动不断丰富着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一次次温暖着珞珈山。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整个珞珈山充溢着满满的正能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过去一年的感动瞬间,再一次为这些身边好人点赞。


善意的循环

2017年11月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发布会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报告厅举行。“最励志盲人叔叔”周顺将他多年来的学习感悟编写成专业教辅书籍《物理中的数学》,赠送给武大师生。“没有他们,我就不是今天的我,更没有这本书。”周顺深情的自白感动了现场每一个人。

20多年来,150多名武大师生持续接力,为盲人周顺导读,从未间断。热忱的师生将爱心化动力,用声音做眼睛,点亮了周顺的理想世界。周顺又将自己多年的学习所得赠送给武大师生。这不是爱心的单向流动,而是正能量的双向循环。大爱无涯,善果心花,温暖和善意在发布会现场涌动。

2017年6月9日,接受肾移植手术满一年的“最美大学教师”余功茂,在中南医院器官捐献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志愿捐献眼角膜。余功茂表示,生病时学生们持续的关心和问候,让他如沐春风;住进医院,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也让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关爱,陌生人捐赠的器官更是让他的生命得到延续。“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2017年9月8日,中南医院了解到手术后的余功茂面临的经济困难,发动全体教职工捐款,在教师节前夕将5万元捐款送到余功茂手中。“余功茂老师和中南医院的医护人员已经不只是普通的医患关系,而是像亲人朋友一样。”中南医院负责人表示。

这种善意的循环往复让爱不断传递,温暖着越来越多的人,让整个珞珈山充溢着催人向善的氛围,聚集着引人向上的力量。


善意的坚守

“希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今年81岁的“藏族阿爸”杨昌林四十年如一日,关爱藏族学生,帮助学生近万人次,将自己收入的近三分之一都用于这项事业。2018年农历春节和藏历新年恰逢同一天,留汉过年的藏族学生一如既往地来到“杨阿爸”的家里,一起吃团年饭,过了一个温暖的新年。

关爱学生一次不难,难的是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这种善意的坚守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面对浮躁社会的真挚回答,是根植于内心的善良。

2017年4月,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收到了一份特殊党费,信封里整整齐齐叠放着1000元人民币,上面写着“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落款为“老兵、老党员”。

这位老兵、老党员的真实姓名为曾良善,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统战部部长,现年86岁,1995年正式退休。但他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被推选为学校退休党总支书记、原机关支部书记,继续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党务工作中,又工作了10年时间。谈起交纳特殊党费的初衷,曾良善说:“部队影响了我的一生,今年是建军90周年,略表一点心意。”

交纳这份党费在他眼里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正是这样许许多多的“小事”,汇聚成满满的正能量,给他身边的年轻党员带来对理想信念的思考,对责任担当的认识。

珞珈山上像杨昌林、曾良善这样的老教师还有很多,他们虽然已经离开工作岗位,但仍然发挥余热,心系后学,无私奉献,用平凡铸就大爱,用行动传递正能量。他们对善意的坚守与执着恰如瑰丽的夕阳,映照得珞珈山更加美丽动人。


善意的选择

2017223日晚,在8000米高空的机舱内,一位30岁的旅客突发心脏疾病,生命危在旦夕。紧急时刻,舱内唯一的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教授沈吟站了出来,沉着施救,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在她的建议下,飞机迅速返航,将病人送往医院急救,年轻的患者这才转危为安。这一故事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感动了百万网友。沈吟在紧急关头的沉着冷静,体现了一名医生的责任担当和高水平专业素养,也倡导了一种良好的风尚,在他人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她因此当选“荆楚楷模”。

▲沈吟工作照

无独有偶。不久后,武大人再次上演“高空出手”。20173月24日,从洛杉矶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传来“请问机上有医生吗”的广播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余锂镭立即起身,在空乘人员的带领下,来到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乘客身边。他一边安慰病人,一边采取急救措施,让病人转危为安。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还一路护航将病人送至北京。余锂镭表示,危急关头,一名医生的选择必然是挺身而出救死扶伤。

余锂镭和同事工作照

2017年12月19日上午,计算机学院两名教师正忍着病痛,为学生上课。张沪寅老师患上了肺炎,连续的咳嗽让他说不上几句话就气喘吁吁。可他还是硬撑着来到教室:“我休息90分钟,就耽误每个同学90分钟,我这个班有70个学生,那就是6300分钟,这个时间耽误不起。”

另一位带伤上课的老师蔡朝晖说:“昨天在办公室滑了一跤,肩胛骨骨折,在医院打了石膏绷带,右手不能动,左手还可以。期末了要坚持把最后一点儿课上完。”

“教好课,对得住学生的求知,才对得起教师的芳华。”这两位老师都是2017年度武汉大学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获得者,他们同时病倒,然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坚持上课。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他们对讲台的执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待学生的那份真心。


善意的养成

近年来,武汉大学坚持鲜明价值导向,彰显深切人文关怀,致力于为师生立标杆、为时代树楷模,形成了先进典型层出不穷、蔚为大观的道德群星现象,营造了“德不孤,必有邻”的校园氛围。

继涌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桂希恩、“全国道德模范”黄来女、“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赵小亭、“民族团结进步楷模”杨昌林之后,又涌现了“最美科技人”于丹、“教书育人楷模”余功茂、“全国优秀教师”朱英国、“六院士同上一门课”等一批先进典型与先进事迹。

武大师生以此为感召,为典型感动,向典型致敬,伴典型同行,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让雷锋精神和志愿者精神发出更加明亮的光芒。

2017年,学校新注册志愿者4991人,“志愿中国”在籍注册志愿者13633人,2017级新生志愿者人数比例超过70%。2017年,全校青年志愿者总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0000小时。我校志愿者陈曾自入校以来,服务时长达2673小时,曾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新疆吐鲁番支教,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陈曾(左)辅导少数民族学生

每年3月,学校都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全校志愿者通过“公益行动日”集中活动、“我为雷锋精神代言”志愿服务月活动、“我为雷锋精神点赞”网络宣传活动等线上线下形式,将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珞珈山充溢着满满的正能量。

(资料图  编辑:杨欣欣)